4月13日,西南财大民生指数研发中心发布了2016年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报告显示,1季度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是75.2,比2015年4季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物价满意度和食品安全满意度均不理想。
价格涨了 居民对物价和食品安全不太满意
四川民生满意度指数有四个分类指数,分别是居民生计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数,民生环境满意度指数和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从分项指数上看,1季度4项指数中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指数值最高,到达了76.0,高于中值水平。而居民生计的指数值最低,为74.5。特别是其中的物价满意指数仅为69.4,环比回落了0.8个百分点。
报告反映,1季度调查中相当部分居民对物价和食品安全表示不太满意。据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调查,2月份四川鲜菜、鲜果、肉禽、水产品等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1.2%。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6.4%,食用油价格上涨2.2%,粮食价格上涨1.2%。
另外,1季度民生环境指数中,食品安全满意度指数最低,仅为71.0,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调查显示,对于食品安全“满意”的受访者仅占22.8%,环比下降了14.2个百分点。
专家说法 物价波动民众产生不满情绪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长王裕国教授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四川省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城镇职工的可支配收入也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收入水平。虽然四川这几年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要扣除物价以后,才是居民真正的收入。所以,稍微物价有波动就会使得民众产生不满的情绪。”
“其次,任意提价这些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也助长了居民对价格的情绪。”王裕国进一步解释说,“尽管这几年我们通货膨胀控制还是不错,但是城乡居民还是对物价上涨感受明显。特别是今年1季度,蔬菜、肉食的上涨特别快,给群众生活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至于食品安全方面,王裕国认为主要是市场治理的问题。“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国家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加大了。但是,处罚力度还是不够。有些违法分子捞了一大笔钱,但是最后却只是罚点款,没有造成多大影响,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