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中国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另一方面,学校因害怕学生受伤,怕承担责任,许多有危险性的体育项目不敢设置,体育课地位也越来越轻。这种恶性循环下,学生和学校都“伤”不起……
6月底,北京海淀法院开庭审理了一件校园足球受伤案件,学生李某(化名)因在体育课上踢球受伤,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索赔59万,经过案件审理最终天价的索赔费降为了2万5千元。
原本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民事诉讼案,甚至连法律口的相关人士听说这样的事情都见惯不怪,但却在体育圈内引起广泛关注。无独有偶,就在7月2日,中国足协在网站上公布了《全国校足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安全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了校园足球开展中各种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也再度引发了关于学校足球和体育课该如何开展的讨论。
谁能为校园体育受伤买单?诸多此类事件发生后,是否会引起校方因噎废食?校园体育会“退化”成过家家吗?腾讯体育也就此类案例进行了追踪调查。
01受伤者代理律师:学校应最大限度保护学生
时间回到2012年11月13日下午,海淀区某学校安排初三年级两个班级比赛足球。李某所在的班级老师指派李某作为比赛中的参赛人员。比赛过程中,李某因踢足球摔倒身体严重受伤,伤情经医院诊断为:左肱骨髁上骨折,住院治疗共16天。李某的伤情虽经医院治疗,但受伤后遗症却非常严重。李某的家长认为: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在学校安排的足球比赛过程中身体遭到伤害,学校作为监护人,未能尽到监护和管理职责,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应赔偿其遭受到的所有经济损失。故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赔偿医疗费、陪护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59万余元。
就在上月底,案情审判已经结束,最终海淀法院判罚北京上庄中学给付李某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共计23856元,另外还有2000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而就营养费,因为李某未提供相应医嘱,所以被驳回。
腾讯体育经过记者调查,得知该事件发生在北京海淀上庄中学。记者也试图联系受伤学生和家长,但代理律师洪某(化名)出于保护,也始终不愿透露原告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之前公布案情时,最引人关注的就是59万元的巨额赔偿金,如果学校仅仅因为一场足球比赛就要承担如此高的风险,那么恐怕很多学校都会因此而慎重考虑体育课的实施问题。但据了解此案情的相关人士透露,在最终李某上诉时,提出的赔偿金额只有9万元左右。
那最终两万五千元的赔偿法院是根据什么决定的?该案件李某的代理律师洪某(化名)透露还是根据李某最终的伤残鉴定来决定的,而伤残鉴定上他的受伤等级是十级,在所有伤病里面算最轻的,所以法院最终判罚学校的赔偿金额也是合理的。
不过,代理律师洪某透露学校应该尽到责任去保护学生的安全,除了提供相应的保险确保安全之外,更应该通过各种措施尽量避免该种事件发生的概率,这也是此案件学校败诉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