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是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此时用“差量法”十分简便.差量法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写在方程式的右边;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解题关键是能从反应方程中正确找出对应于题目中“实际差量”的“理论差量”.
【 气体质量差】
例1.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解析] CO+CuO==Cu+ CO2
28 4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CO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CO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CO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可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O+CuO = Cu+CO2 △m(气体质量增加)
28 44 44-28=16 =
12gx 18g-12g=6 g x=87.5%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固体质量差】
例2.将氢气通入10g灼热的氧化铜中,过一段时间后得到8.4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有8.4g铜生成 (B)有8g氧化铜参加反应
(C)有1.6g水生成 (D)有10g氧化铜被还原
[解析]根据题意,10g氧化铜不一定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得到的8.4g固体也不一定都是铜的质量。我们可以利用“固体-固体”差量法解决此题。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差(10-8.4=1.6g)=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生成的铜的质量,即理论上每80份质量的CuO参加反应转化为64份质量的Cu,固体质量减少16份,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氧化铜、铜、水的质量分别为x、y、z
H2+CuO==Cu+H2O △m(固体质量减少)
80 64 18 80-64=16
x y z 10-8.4=1.6g
可以求出x=8g,y=6.4g,z=1.8g,则有8g氧化铜参加反应,6.4g铜生成,1.8g水生成。
【液体质量差】
例3.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 <http://www.so.com/s?q=%E7%A8%80%E7%A1%AB%E9%85%B8&ie=utf-8&src=wenda_link>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铁的纯度。
[解析] Fe+H2SO4=FeSO4+H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影响溶液质量变化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氢气。每有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进入”溶液中的同时,则可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故溶液质量增加56-2=54(份)。由题目给的差量55.4克-50克=5.4克,据此便可列比例式求解。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Fe+H2SO4=FeSO4+H2↑ △m(溶液质量增加)
56 2 56-2=54 =
10gx 55.4g-50g=5.4g x=56%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离子质量差】
例4、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82.7g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4﹪ B:?46﹪ C:?50﹪ D:?55﹪
[解析] 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 + 2HCl=2KC1 + H2O + CO2↑ CaCO3 + 2HC1= CaC12 + H2O + CO2↑
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为71,碳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0,差为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82.7g-75g=7.7g,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解得:x=42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2g=33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4﹪,故A项正确。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檀木镇初级中学 赵兴燕 指导教师 邓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