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近日对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8260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民政部最近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及时将符合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保障条件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7月3日 人民网)
看到这则新闻,相信很多人感叹多于欣慰,原国民党抗战老兵为了民族抗战流血流汗,有的人落下了终生残疾,他们是对民族有功的人,可是直到今天才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到底是我们的民族太健忘,还是个体的力量太薄弱,薄弱到可以忽视?
对于抗战,相信今日的90后大多还停留在诸多抗战雷剧所获得的认识上,可不是嘛?这些雷剧不正是拍给对历史的记忆已被浮云遮蔽的年青人看的吗?什么手撕鬼子、什么裸女敬礼,什么尼姑抗日,这些都是扯淡,我们要知道,除了我们可爱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诸多国民党老兵在抗战中也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抗战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抗战雷剧要勇敢、惨烈、悲壮的多。
很多抗战历史学家是不看今日的抗日雷剧的,因为它们纯粹是“胡说八道”。抗战娱乐化的结果,是今天的年青人记住了很有可能与抗战八竿子打不着边的民间武林高手、乞丐、尼姑和他们的“逆天”身手,却不知道真正的抗战英雄可能还活着,他们中的有些人在深山老林吃不饱饭、看不起病,或住在公厕旁的幽暗小屋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为什么英雄就活在当下,而我们却选择迷恋并不存在的“虚幻英雄”?不能正视历史,我们是否太健忘?
解放后,对于解放战争中被俘的杜聿明、王耀武等国民党高级将领,政府考虑到他们他们“抗战有功”,给予他们优抚,杜聿明和王耀武后来还成了政协委员。而原国民政府二号人物李宗仁也作为对抗战有杰出共贡献的爱国人士回到祖国,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1966年国庆,毛主席曾邀请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民同乐。
相比这些原国民党高级军官,抗战老兵们却得不到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们在抗战中的贡献也没有得到正式的承认,是否说明个体的力量太微弱了,微弱到可以被人忘记乃至忽视?或者说我们以历史的名义屏蔽了这些曾经无名如今无力的英雄?
民政部关于优抚原国民党抗日老兵的通知,第一要求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建议地方政府在重大节假日和抗战纪念活动中邀请他们参加并给予慰问。对原国民党抗日老兵的物质援助和精神安慰虽然迟来了64年,但总比不做好,这是对真实历史的尊重,对真正民族精神的回归。
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他们中尚存的大多已过90高龄,很多人因为住在深山老林很难找到。目前迫切要做的是,无论动用政府还是民间慈善组织的力量,做好尚存老兵的政策落实工作,不要让他们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留给我们共同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