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末诗语 > 正文

三月茵陈四月蒿
2017-03-28 15:44:50   来源:淡年    0

  三月里的塞北故乡,阳光给人们带来一丝暖意。一群孩子挤在墙根下,站成一排,迷着眼,晒着太阳。有时最外面的孩子会被挤到寒风里去,有
  三月里的塞北故乡,阳光给人们带来一丝暖意。一群孩子挤在墙根下,站成一排,迷着眼,晒着太阳。有时最外面的孩子会被挤到寒风里去,有时他们会乱作一团。站累了,就一起蹲在墙根。这时,有眼尖的孩子开心地叫了起来,:“快看,那时什么?”其他人争先恐后地回答道:“蒿子!蒿子!”
  “蒿子”是故乡最常见,最不起眼的一种植物,没人去在意它的枯荣,它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只要是有土壤的地方就能生长。孩子们把它拔下来,用指尖捏着,传递着,看了又看,闻了又闻。这绿色就像在春天的窗户上戳了一个洞,透过这个小孔他们看到了满是绿色的春天。这蒿子的味道如此馨香,仿佛可以看见那香味正在蒸腾着。
  这蒿子学名叫”艾蒿”。只有在温暖墙根的向阳处,它才能萌发的这么早。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挖艾蒿的活动,说是可以预防什么疾病,我记不清了。并告诉我们艾蒿的叶子发白,上面有小绒毛。那时节艾蒿刚刚萌发,寻找起来也比较困难。高年级的同学跑得比我们快,他们在前面把艾蒿都挖走了。我们跟在后面捡剩,有时也分不清啥样的才是艾蒿,每见到绿色就挖。结果返回学校后,老师挑选完毕,几乎没有几颗艾蒿,全是蒲公英,苦碟,车轱辘菜,挨批评是肯定的,然而更苦的还在后面。
  老师要求我们每人带一个饭盒或者铁茶缸,当然是分享大家的劳动成果。一大铁锅艾蒿的汤熬好了,黄黄的,有点黑,整个校园都弥漫着苦的味道。大家按年级排好队,每人一小碗的量。把这一小碗艾汤喝下去,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我害怕,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喝下去之后,满脸痛苦的表情。我那时最怕打针,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去打针。老师盯着我说:“喝吧,喝下去不生病。”为了表现下自己,从没喝过汤药的我,竟然屏住呼吸一口气喝了下去。这汤怎么就这么苦,比安乃近药片还要苦。喝完药,老师接着说:“良药苦口,没事的。”我相信老师的话。接下来我们又苦了几天,终于结束了与艾蒿相伴的日子,但这种苦却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
  端午节,母亲会早早把我叫醒,去采一些新鲜的艾蒿回来,摆放在门口,说是辟邪祛病。我早已认得出艾蒿了,上山去割草的时候,我会割一些艾蒿,编成草绳,把草捆好。盛夏的夜晚,我会点燃晒干的艾蒿,放在窗台上,驱赶蚊子,整个院子都弥漫着艾草的香味。长大后,我成了一名药师,我知道了华佗所说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懂得了艾灸。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曾用此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而我却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像艾蒿那样,乐观,坚强,不卑不亢。

相关热词搜索:茵陈 艾蒿

上一篇:走进心灵的教育
下一篇:移星换斗梦何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