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至此,中国银行只有存款利率上限继续受到限制,利率基本市场化。值得关注的是,未放开的存款上限牵涉到储户利益,与银行负债成本直接相关,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银行可能为吸储开始储蓄价格战。
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大型企业有利,对中小型企业影响不大。
从理论上说,贷款利率与企业、个人的信用,以及银行的筛选成本相关,贷款利率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大型企业获益、小型企业受害。但从实际操作上说,由于大型企业有政府的隐性信用担保,获得平价贷款的机会多,而中小型企业由于信用低、成本高,从银行得到贷款的机会少,利率高。
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某些大型企业可能获得比目前基准利率七折更低的折扣。目前的贷款基准利率一到三年是6.15%,七折为4.305%,如果继续下降,对价为3.075%,直接下降了1.23%,根据央行数据,今年上半年新增中长期贷款1.23万亿元,直接减少利率151.29亿元。
改革是一连串事件,利率市场化意味着政府之手撤出金融市场,政府切忌以政策文件引导银行向某些企业与行业放水,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应该伴随信用风险与银行考核体制的改变,如果风险考核体系不变,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如下情景:大型企业、地方平台企业与银行互通有无,从银行套出超廉价贷款高息放给其他企业,充当资金掮客,在一片资金紧缩的哀嚎中银行与大型企业享受高利贷盛宴。
中小型企业并非此次改革的受害者,因为草根中小型企业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资金红利,更不能奢望得到平价贷款。
据披露,目前浙江110多万家法人企业,只有10万家左右成为银行贷款客户,一大批微小型、初创型、成长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被挡在了银行信贷门槛之外。小微企业获得高价资金,或者通过理财产品,或者贷款利率上浮,或者通过银行收取服务费、先贷后存等办法,提高实际贷款利率,最终与民间贷款利率持平。
另据报道,6月17日,一封来自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的信送达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处,信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当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尤其是紧绷的资金链让众多中小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愈发突出。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甚至明确称,现在的危机程度反而远远超过了2011年。种种资金链紧张但融资无门、融资成本高企等问题在此时更加凸显,担保圈危机、票据融资空转、库存存货融资等众多问题浮出水面。
贷款利率下浮对于中小企业这两大弱势群体没有什么影响,储户以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跳出存款利率控制;对于银行来说,长期是缩减存贷差的负面因素,短期来看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在货币水漫金山时出台贷款利率改革政策,对银行打击巨大,目前我国金融去杠杆,资金紧张以至于几乎没有贷款利率下浮,连大企业得到基准利率贷款都不容易。今年一季度,90%的银行贷款仍执行基准以上利率,资金短缺对巩固银行定价权有利,不会因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而发生什么变化。
更重要的是,与债券、信托等融资方式相比,银行贷款融资的重要性在整个社会直线下降,银行即使贷款利率下降也可以找到理财产品这一新的生财工具。根据央行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0.0%,同比低12.4个百分点,占比降至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同时,企业债券净融资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3.3%,同比高0.8个百分点。上半年实体经济以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式合计融资2.86万亿元,同比多1.43万亿元。
银行通过成立信托、成为金融产品通道,承兑汇票等,找到新的赢利增长点。吸储能力强、产品创造力强的银行将成为未来的赢家。通过社会融资,通过理财产品,利率已经市场化,只有少数大企业还能够享受低息贷款的政策温暖。
取消贷款利率下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步骤,但整体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并未因此改进,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事实上,从融资数据来看,以及6月钱荒看,值得关注的并不是贷款利率市场化,而是金融脱媒,通过社会融资已经实现了扭曲的市场化,银行杠杆在表外大大增强。